马绍先(1926-2007)

文章来源:档案馆发布时间:2017-05-13浏览次数:238

马绍先(1926-2007),山东安丘人,民盟盟员。我国著名的海洋渔业捕捞学家。1951年毕业于山东大学并留校任教、后转入山东海洋学院(现中国海洋大学),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山东省第六届政协委员,青岛市第八届政协委员,民盟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民盟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民盟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委,山东省第五届民盟省委常委,青岛第六、七、八届民盟副主委,青岛市第九、十届民盟市委荣誉副主委。1993年被国家批准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马绍先19263月出生于山东省安丘县,曾在安丘中学高中部学习一年,后离开家乡在青岛扶轮中学(青岛铁路中学)又读了半年的课程,1946年以同等学历考入山东大学农学院水产系。1951年毕业留校任教,历任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教师,后随水产系迁到烟台水产学校,1978年水产系回归山东海洋学院后,马绍先任海洋捕捞教研室主任,1980任副教授,1991年晋升教授,1995年被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聘请为客座研究员。

马绍先1951年山东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从事海洋捕捞学渔具理论与设计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四十余年来,他呕心沥血,教书育人,一直为研究生、本科生、外国留学生、进修教教授课程,先后开设了渔具力学、捕捞学、高级渔捞学、渔具理论与设计、流体力学、渔业专题讲授等六门课程,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捕捞专业人才。1982年参与组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海洋渔业硕士点,并先后指导两届硕士研究生、两名出国预备研究生及多名进修教师。在担任海洋捕捞教研室主任期间,他重视培养专业师资队伍和提高人才教学和科研水平,指导教师完成了多篇海洋捕捞学论文,在全国海洋捕捞学界产生较大影响。

文化大革命期间,虽然他被迫停止了教学、科研及一切社会活动,但他依旧翻阅了大量的业务书籍,与同事一起利用3年多业余时间翻译了苏联功勋教授巴拉诺夫的经典著作《渔具理论和计算》,共55万字。

马绍先在水产学领域,学以致用,硕果累累。先后为山东渔业设计了20余种高效拖网。其中,他作为项目负责人完成的拖网上纲理论的研究课题(俗称拖网三段悬链线剪裁法)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使拖网产量增产37.3%,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此项目获得山东省科技三等奖。针对临朐县老龙湾地下泉水的流量大,一年四季流量稳定,水质清澈的特点,他大胆进行了天然流水动力水槽的网具模型试验并取得成功,当时此类试验在国内尚无先例,该水槽的建立为国内其他网具设计单位和捕捞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研、实习条件,对当时我国网具的设计和改进起到不可取代的作用。同时,他发现老龙湾的水温常年保持在摄氏1618度,是理想的虹鳟鱼养殖场所,他引进并建成虹鳟鱼育种试验基地,为当地开创虹鳟鱼养殖业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84年,马绍先赴美、日考察,完成了美国西北太平洋底鱼渔场的调查研究,并形成考察报告报国家农牧渔业部。依据此报告,他指导协助大连、烟台、上海三大渔业公司组建远洋渔业公司,公司远洋捕捞队随后五年中在西北太平洋产量颇丰,经济效益均好于当时国内渔场。

马绍先多次荣获水产界的科研成果、科研论文奖励,编撰著作多部。1980年出版了《海洋捕捞技术》(副主编),参与领导全国海洋渔具调查和区划的研究并汇编出版《中国海洋渔具图集》,上述两项成果均获农牧渔业部1986年科技成果二等奖。他参与领导山东省海洋渔具调查与区划的研究并出版《山东省海洋渔具》(1988年)专著,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担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水产篇的编委,执笔撰写了渔具”“渔具模型试验条目。

马绍先于19564月加入民盟,次年开始担任基层委员。1958年以来,他先后担任过民盟青岛市候补委员、副秘书长、副主委,并在1958年参加了民盟全国第三次代表大会,担任过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还曾担任民盟山东省委副主委、省政协委员、市政协常委等。